查看原文
其他

改变国际学校的女性力量:三位女Founder的创校忠告

NSI 新学说 2021-12-23

文|Mavis/Karry/Sophie/Hans

编辑|Mavis

在全国国际学校日益繁荣的今天,行业的蓬勃发展也离不开女性的贡献。新学说在自身的成长过程中,也见证了众多女性国际学校创办者、运营者坚守在各自岗位默默耕耘,为教育事业付出的努力和心血。她们在不断发光发热的同时,也凭借自身力量推动了整个行业的前进。


在本期《越谈》女神节特别节目中,新学说创始人&CEO吴越成功对话上海学领教育集团董事长唐和平、杭州娃哈哈双语学校&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创办人杜建英以及上海万科责任合伙人&上海德英乐教育总经理许青川三位行业嘉宾,深入探讨“女性力量如何改变”国际学校。



职业经历


问题1:在职业生涯中最令您骄傲的一件事是什么?


至今我已经从业50年了。我先自黑一下,我从事国际教育行业近20年,可能大家都不太知道,我不会说英文,这对于我来说是非常大的一个挑战。


此前,我曾担任过华盛顿邮报旗下Kaplan在中国的CEO,当时亚太区的负责人来找我聊这个职位的时候,我是非常拒绝的。最大的原因就是我不会英文,我没有办法和我的同事们,我的上下级流畅的交流。我和亚太区的负责人沟通,最后他用一句话打动了我。他说“你不会说英文我也不会说中文,这是我们两个共同的困难,我们可以一起克服”。最终,我接受了这个职位。


一路走来我的感受是,对东西方文化的理解比语言通畅更重要。在我的工作当中,不论是在正式场合、非正式场合还是在日常交流当中,语言的障碍比较东西方文化的理解的障碍,要小得多。


所以说经过这么多年,不懂英文,但是我能够比较顺利的走下来,一方面是依靠同事们的帮助。此外,我也是凭借自身努力去理解东西方文化,我会站在两方的角度来考虑他们的立场。所以透过语言障碍我看到了背后的文化。对于文化的理解超越语言的障碍是我职业生涯中很骄傲的事情。


其实在我的职业生涯中,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在实业领域工作。我最骄傲的事情就是伴随娃哈哈一路成长。


最开始,娃哈哈只有一个产品,100多位员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娃哈哈逐渐壮大。我是浙大光学专业毕业,第一份工作在一个国企单位做医用显微镜,工作一年后我偶然看到了娃哈哈的招聘广告。在1991年娃哈哈的年产值就已经超过了一个亿,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好奇心。于是习惯了朝九晚五的我走进了娃哈哈的招聘现场,没想到招聘现场正是我的小学校园,可能这也是我和教育的一种机缘。


到了娃哈哈很长时间后,招聘我的娃哈哈宗庆后总经理才告诉我,我们这一批员工的专业是很不对口的,但我还是收到了邀请,让我在10天之内到娃哈哈上班。但我在申请调动时,被国企单位拒绝,所以当时我选择放弃了国家干部的身份到娃哈哈工作。10天后我就参与了娃哈哈的兼并工作,中外合资、改制,我都参与其中。娃哈哈这个很大的平台给了我充分的学习、锻炼和能力提升的机会。


对于我们而言,每个职业阶段都可能会遇到让自己骄傲的事情。其实我的背景很简单,大学毕业后就进入万科工作,到现在已经有20年了。本以为一直在房地产行业工作,但是有趣的是,在2014年恰巧碰上万科集团业务调整,公司除了房地产,还要开发商务、教育、养老等业务。这时公司就要求我们领导班子每人选一个业务模块负责,所以我在当时选择了教育和养老方向。


2015年正式开始投身教育行业,发展到现在,万科旗下德英乐教育在华东地区已创办11所民办学校和5所公办委托校。当时的一个举手,就踏入了一个全新的教育领域。我也非常感恩自己的身边始终有一群非常优秀、愿意拼搏、不断努力、非常亲密并肩的伙伴们。因为有他们,是我最大的骄傲。



问题2您说过选择国际教育的初衷是解决终身就业的机会,回头看当初这个决定,您有什么感受?


我快退休的时候才进入国际学校行业,前30年都在体制内工作,作出过很多努力,也获得过不少荣誉奖牌,其中还有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下岗职工贴心人奖”。


50岁是国企职工退居二线的年龄,而我在48岁时就开始非常恐惧。其实一个人的进取心来自于恐惧,恐惧是进步的最大动力。当时我强烈的恐惧退休之后要干什么?进私企给人打工?回家打麻将、跳广场舞?想想这就是一件非常恐惧的事情。对于我来说,工作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工作。所以在恐惧的影响下,我要寻找一个终生就业的机会。


目标明确以后我开始寻找行业,坚持不找钱、不求人、能达到终生就业是我的目标。思来想去终生就业只能自己创业,轻资产不用投资。


跨界国际教育,公立学校国际部就是我的切入点,满足我所有的愿望。自己当老板、不找钱、不求人,在一个小范围里做好就是最初的小目标。


从传统的资金密集型、劳动密集型行业跨界到教育行业,20年的历程对我来说也是一种学习,国际行业讲究平等、自由,与国企的整齐划一不同。


70年代的工作,是分配制度。而现在是选择自己热爱的行业来做,是非常有兴趣和热情的。一路看风景,丰富内心,享受属于自己的幸福。虽然这个跨界遇见了很多挑战,但也是非常成功的,我喜欢这个行业,全身心投入,我从中体会到了幸福。



题3:您从以前的传统实业跨界做教育,这其中有什么原因?遇到的挑战都有哪些?


我办教育的理想有一部分是来自我母亲的影响。她是一位教师,从小耳濡目染,她的学生多年以后还会回来看她,谈起在学校的事情。从她身上,我感受到教育对人的影响非常深远。在我大学选择专业时,母亲曾建议我要去报师范类院校,但我明确自己想要学习理科,所以错过了。而多年以后,我投身教育也算是完成了母亲的心愿。


我真正下定决心做教育,是在我成为三个孩子的母亲之后。他们都接受了纯西式的教育。我的孩子对于身份认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迷惑及缺失,让我开始思考什么教育才适合中国的孩子。


随后,我决定我一定要做一所中西系融合的学校,让所有的孩子在出国之前做好学术和文化上的准备。让学生深谙中国文化非常重要,国外也要求国际学生对自身文化有着深度的认知和能力。因此。我觉得在中国办国际化的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学生们要有共情力和合作精神。具有国际思维的双语人才在未来可以为世界作出很大贡献。


另外,我认为办学是回馈社会的最好方式。教育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办教育可以影响到子孙后代。因此,我进入教育行业是机缘巧合也是必然。


最大的挑战还是学校文化的建设,要从理念到实践中贯穿中西融合文化,在碰撞中形成合力非常重要。老师们来自五湖四海,怎么样把不同的理念、方法融在一起,无时无刻把办学的力量贯穿在细节当中也是重要的一环。


此外,怎样为学校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机制也非常重要。我曾经担任过我孩子在美国读书的学校的校董,在非营利学校的发展机制上,我们可以参考国外办学的很多办法。因此,我们娃哈哈双语学校建立了一个基金会希望能够助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问题4:地产跨界教育这几年大热, 像您这样成功的的确不多, 您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说成功和秘诀都太夸张了。德英乐的起步不算很早,我们第一所双语学校从2015年才开始筹建。我在复盘中发现,在德英乐教育的发展中,万科集团在背后起了非常大的作用,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强大的支持。


2015年7月,我们决定创办闵行万科双语学校的时候,团队在一周时间内锁定规划方案——选取万科上海的办公室改建为学校,接着又在一周时间内与当地政府沟通获得学校改建许可。我们从7月决定做这件事,很快选取我们的一栋办公楼为校址,当时员工还在办公,并且还不知道新的办公地点在哪里。2016年年初动工改建,4月改建完成正式交付,9月正式开学。同年年底,我们确定建立幼儿园,接着就开了一所幼儿园,隔年又开一所新的双语学校。这中间时间很短,在别人看来都非常不可思议。


我们创造了很多不太可能的契机,这五年我们创造了从2到18岁,覆盖全教育学科的教育品牌。我很早加入万科,看着它从一个民营企业成长到世界500强。我深知一家小公司成长为大企业,坚持行业管理、企业治理的初衷,对产品的执着、对客户的尊重以及重视服务是共通的。我觉得有这样一个企业,有这样科学的管理思维训练是非常大的帮助。


行业思考


问题5:作为进入行业多年的教育者,请您分享对行业的看法和思考。


娃哈哈双语学校是个人出资办学,如何确保财力、资源、人力,让学校可持续的发展非常重要。


当时我在美国私立高中担任校董时借鉴了很多的经验,其实很多百年名校中,现在创办人在学校已经没有什么痕迹了。


那些学校会采用三方管理的形式来管理学校。由校友、学校管理层以及家长三方组成的校董会共同参与管理,他们的目标高度一致。目前,我们学校的校董会也邀请到老师、家长,对学校的重大发展决策进行多方合力做决定。我们希望可以形成一个长效管理机制,我们的基金会也在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


对于国际化学校来讲,我们还想要投入一定的精力和财力来探索、建立国际教育评价体系。明确什么是好的国际教育,中国目前需要什么样的教育评价的体系。这里其实还有很多值得探讨的地方。我们需要集合中外专家的资源,在这方面我们还在探索,这也是我们的一个目标。


进入行业20年,总结下来,近几年巨头进入,低垂的果实已经没有了。教育行业,不仅各种政策出台密集,而且各地的教育主管部门对政策的细化理解也是不同的。


“巨头进场,开始扫荡”,政策的不可确定性非常强烈,所以我对所有近几年想进入这个行业的人给出的建议是:谨慎、谨慎、再谨慎。和十年前或者几年前大家进入行业时看到的办学高回报不同,回报比以及办好一所学校的付出,都要重新评估。所以说入场请谨慎。


我相信未来5年是一个洗牌时间,中国未来发展也是不确定的。在“万亿美元俱乐部”中,中国从预选赛进入了决赛,决赛开始起跑又是一个不确定,很有可能一夜回到解放前,未来的社会发展也是不确定的。所以这么多的不确定的情况下,洗牌是一定的。


一个学校如果没有四、五年以上的积淀,那就不叫经验。发展不是凭空来的,而是20年教育经验和团队人脉的积累和支持。非常稳定的教学团队才可以孵化,学校有长时间的教育积淀才有自己的灵魂。有这种价值观,才有自己的发展轨道。


另外再说我对教育的理解,我从国际学校,走到全日制再走到全产业链,也就是从幼儿园一直到大学,我全部做下来了。一个机构的基因,决定了来的发展方向。一路走过来以后我个人感觉,教育行业尤其是学校,没有办法大规模的、工业化的复制。那么未来进入门槛,不仅仅是资金,还需要用好的基因和积淀。


首先我想对女性朋友说:这个行业描述起来非常有爱,非常有希望,恭喜大家选择这个行业。一个国家的振兴,我们这代人肩负使命,充满责任感,希望把好的教育和服务传递给更多的家庭和孩子。疫情阶段更加让我们明确了线下实体教育的必要性。短期内,至少在未来5-10年中,线下实体校是刚需。


中国国际化教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国际学生为主的国际学校,这类学校现在被明确为外籍学校;第二阶段,也就是大概十年前,民办国际化学校主要还是以外方校长为核心,以教授国外课程为主,但学生主体已经慢慢变成中国人;到了现在进入第三阶段,观察市场需求可以发现,市场上更多的追求国际教育的中国家庭。


所以,现在我们德英乐的培养目标很明确,我们要做的是培养立身世界的中华英才,以中华文化为根基,融合中西方优秀教育理念,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学生。这样的孩子可以与世界共鸣,但他同时还有一颗中国心,那么这样的孩子就不会有对自己民族、个人身份身份、祖国信念丢失的问题。


所以,现在我们更多的会聚焦在这类产品上。这同时也对于我们现在的工作者提出了非常高的挑战,因为这样的教育不能全盘拿来西方教育理念,必须也要融入中国优秀的教育理念。在这中间还有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规定,在这中间如何做好与国家要求的匹配也需要我们花费很多心思和精力去打磨。需要总结过往20年的经验、治理机制、人才培养、学校的精细化运营等模式,有非常多的空间要进行标准化。


将过往优秀的教育理念形成总结,形成一定的标准对这个行业很重要。同样,学校最核心的资产是教师团队和校长,如何保有人才,搭建梯队,需要倾注更多精力来打磨。 


分享建议


问题6:请给国际学校行业女性一句话的分享及建议。


女生要有三个箱子:书箱、才(财)箱和化妆箱。


书箱培养内在气质和涵养;才(财)箱既是才华的积淀也是经济财力的独立;而化妆箱则提醒我们始终爱自己,注意仪容仪表,时刻展示最美的自己。


目前,中国女性是支撑教育行业的主力军。在目前比较火爆的教育行业氛围中,我希望大家能一起安安静静的做好教育。


独立,自由,幸福。


这是越南的价值观,我觉得这六个字特别合适我们女性朋友。我们首先要学会独立思考,能够独立思考的人、能够独立生活、不要被家庭以及自己的性别所捆绑。拥有自由的选择权,包括你的生活方式。只有独立、自由,才能够享受自己的幸福生活。


精彩互动问答


Q1:假如一位女性教育人现在准备创办一所国际学校,请问最基本的从哪几方面着手?哪方面最重要?


首先要找到信任自己的合作伙伴,要逻辑自洽,要多方互补。建团队、找资源。


在创业的时候,我建议你不要去找“海军船长”,要找到有创新精神、有底线的“海盗船长”。我经常说“海盗船长”要做到“越货不杀人,离经不叛道”,这个时候你的创业团队才可以能够达到最基本的条件。


首先,我同意唐总所说的进入教育行业要谨慎再谨慎。下定决心后,理想、勇气、坚持和实力同等重要。教育是非常个性化的,不能一蹴而就,要做好多重准备。



Q2:母亲和教育者的双重身份,你们的孩子也是在自己的任职学校就读的吗?我们在探讨女性力量是如何改变国际学校时,是否也有融入了母性的力量?


办学的信心是从母爱而来的,我的孩子们大的已经大学毕业,小的在另一所学校就读,他很爱他的学校,我很尊重他的想法。很遗憾的是我在举办学校时,孩子早已完成了同级别的教育。


儿子初中毕业,选择未来方向时我非常纠结。因为儿子的需求,我进入了教育行业,下定决心去做教育。可惜的是,我的孩子始终比我的教育创办快一步。如果未来我还有二胎,一定会送到德英乐旗下的学校就读。


拓展阅读——嘉宾简介

杜建英


1991年从体制内辞职,加盟娃哈哈,自此成为娃哈哈发展的创业元勋之一,任娃哈哈集团党委书记多年。2014年起,积极投身非盈利教育事业,先后出资创办了娃哈哈双语学校(WBS)、娃哈哈外籍人员子女学校(WIS)、娃哈哈未来城培训中心(WLC)等教育机构。2018年5月,捐资千万成立杭州市上城区娃哈哈三捷教育发展基金会。2018年,成为西湖大学创始捐赠人之一。

唐和平


上海学领教育集团董事长,从事国际教育二十年,1999年加入雅思教育集团,开创公立学校国际部。2007年加入世界500强美国华盛顿邮报旗下Kaplan教育集团,任职中国区CEO,成功的投资拓展并管理了中国区业务。2013年联合Kaplan高管共同创办上海学领教育,投资创办国际幼儿园,国际化双语学校,外籍子女学校等全日制学校。

许青川


上海万科责任合伙人,上海德英乐教育总经理。1994年加入万科,在万科服务26年。2014年全面负责万科上海教育业务,2017年创立德英乐教育品牌,并推动其快速发展。在3年时间内投资创办上海闵行区万科双语学校、上海浦东新区民办万科学校,上海市静安区民办德英乐幼儿园等10余所国际化双语学校和幼儿园。


本期《越谈》反馈

应今日越谈互动中热情观众的强烈要求,新学说将于2020年3月13日15点开播第十期《越谈:新学说两位女掌门人的故事》。现征集当期节目主持人,报名请联系灿灿:13810482906(微信同号)。

下期精彩

2020年3月10日15点—16点,2020年第九期《越谈:北京四中特级教师解密龙之门大语文》将准时开播,敬请关注。


报名咨询请扫描下图二维码或添加灿灿微信:13810482906


相关阅读


研究报告



《2019中国国际学校发展报告》
《重构新现代课程》
《中国国际学校指南》《国际课程在中国》《2018中国国际学校发展报告》

建校管理



新学说咨询----让办学更简单!

人才发展



新学说国际学校校长研修班新学说国际学校运营管理培训

行业活动



三点一校
行业研讨会FIT国际教师风采大赛VIS国际学校发展大会

联系我们



座机:010-52468286媒体推文及行业活动联系:灿灿  13810482906行业咨询与商务合作联系:小新  15010927730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